News

何謂「社會」呢?廣義是指由個體建構而成的群體,當中具有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當人類之間互動及交往,組合起來便可稱為「社會」。如果從父母的角度來看,「社會」是一個讓子女成長的地方,子女完成學習階段,從學校畢業,離開父母師長的保護(或操控),為生活、薪金、工作、理想打拼,即我們所說的「投身社會」。 作為父母及師長,我們總有一種思維,就是要保護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被這個「社會」所同化及洗禮,因為我們都認定社會的價值觀總是扭曲,人性總是醜惡。只要把孩子留在學校這個安全的環境,家長及老師便能夠為小樹苗遮風擋雨,他們就可以健康茁壯成長,毋懼外面的風風雨雨。 但經歷過2019年這個暑假,你真的認為自己有能力把社會與學校分隔嗎?無論你的孩子年紀多大,懂事與否;無論你花多少時間盡力避免子女不接觸政治,他們還是有機會從報章的頭版、電視新聞片段、街上的塗鴉,知道今個暑假在香港所發生的一切。你的孩子或許會問:為什麼有些示威者要攻擊警察?為什麼警察要腳踢跪下的市民? 讓孩子遠離政治 有可能嗎? 學校本來就是社會的縮影。試想想,學校裏一樣有「衣、食、住、行」等關係,即是「校服、午飯、課室、校巴」;學校亦有「政治、民生、法律、執法機構、一般市民」,即是「學習政策、學生福利、校規、風紀、學生」。既然兩者的體系設計一樣,今天在社會發生的事情,難道就不會在學校發生嗎? 舉例,風紀在執行校規時,少不免會與同學產生一些衝突;教師處理部分學生服飾或髮式等校規時,總會碰到一些校規沒有清楚說明的地方;中文組的老師在處理學生欠交功課的問題上,有需要時,亦會把學生資料轉交訓導老師。大大小小的衝突總會在有人類的地方出現,那麼社會與學校的分別究竟在哪? 學校雖然是社會的縮影,但我們知道「教育」更重要的任務,除了把知識傳遞給學生,還有要教導孩子「價值觀」,如正義、犧牲、堅持等,但同時亦會教導學生如何寬恕、妥協、和平、慈愛、復和等。 灌輸正確價值觀放首位 如果我們可以在學校裏,把灌輸正確價值觀放在要處理事情的首位,便能輕鬆處理大量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及衝突。學生要關心今天的社會,除了單單空談政治外,學校更應該讓學生身體力行,用體驗的方式來接觸社會。我們不能讓孩子一邊說關心香港的未來,卻只是空談眼看不見20年之後香港的政制發展,但就不去關心眼前有需要的人。在這個紛亂的時代,我們更應讓學生先關心今天在學校社區中有需要的人,如學校附近的長者、露宿者或低收入人士。 當學生透過服務學習,更切實了解到現實社會的結構,或可化為更大的學習動力,因為孩子明白用學習來裝備好自己的原因,就是要改變未來的社會,讓社會上的人生活過得更加快樂。 轉載自:2019-09-3《明報》社會與學校的藩籬
Read more
漢師德萃學校小二至小四DreamStarter小組――德萃小先鋒,走出課室運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動手改善自己的社區。 第一步 了解大家的夢想 德萃小先鋒成員來自不同級別和班別,大家以「夢想」會友,從而認識彼此。小先鋒的夢想有動物園園長、樂高店店長、賽車手、農場主人、足球員……這奇妙的關係從此開始。 第二步 聚焦問題 老師引導小先鋒思考追求夢想的歷程,還有會遇到的挑戰。小先鋒知道追求夢想之路不易後,願意先從自己學習的社區開始,盡一分力,從挑戰中學習,從而裝備自己,繼續追夢。 (漢師德萃學校圖片) 第三步 了解和走進旺角社區 小先鋒每天到旺角上學,但是對學校的周邊並不熟悉。他們決定走出校園,巡視街頭,找出旺角面對的社區問題。機靈的他們很快就歸納出旺角面對的問題,例如有環境衞生差、人多車多、居住環境破舊等等。 第四步 為社區問題發聲 既然問題找到了,小先鋒決定將視察所得告訴區議員,希望能改善問題。小先鋒先總結了旺角的社區問題,再寫在信紙上,郵寄了給區議員。奇妙的事情發生了,議員甚為感動,願意來校面見學生。他還為各Dream Starter小組上了一節關於區議會運作的課,深入了解了前線地區工作者的工作性質。 (漢師德萃學校圖片) (漢師德萃學校圖片) 第五步 服務社區 小先鋒決定為旺角區再多做一些事。他們在街上訪問路人,搜集路人對旺角衛生問題的 意見。他們也舉辦了簽名活動,希望路人也能關注旺角的環境衛生問題,從而希望政府也能正視這些問題。小先鋒利用網絡的力量,拍攝了「不要亂抛垃圾」的影片,並上載到YouTube,以宣傳愛護環境。他們還去了洗衣街公園撿垃圾。 轉載自:2019-08-21《香港01》漢師德萃學校DreamStarter走出課室動手改善自己社區
Read more
為使家長更瞭解本校的辦學理念及幼小中一條龍教育資訊,我們誠邀閣下出席本校《2020 至 2021 年度小一入學資訊日》,詳情如下: 日期:2019年9月21日 (六) 時間及安排: 第一場資訊日 09:30-11:00 資訊日講座 (地點:培正小學大禮堂) 11:00-13:00 漢師德萃學校校舍參觀 (地點:旺角洗衣街22號) 第二場資訊日 11:30-13:00 資訊日講座 (地點:培正小學大禮堂) 13:00-15:00 漢師德萃學校校舍參觀 (地點:旺角洗衣街22號) 地點: 資訊日講座:培正小學大禮堂 講者: 張灼祥先生 (前拔萃男書院校長) 校董會主席徐飛先生 總校長朱子穎先生 校長馮鑑邦先生 副校長高思敏女士 助理校長伍蘊寧女士 課程發展主任 Chloe Gatrell 科學科主任李振耀先生 內容: 本校的新時代教育理念、課程資訊、校舍資訊、幼小中一條龍教育資訊、德萃小一及插班入學申請資訊、問答環節   校訓:「德以為本,學以精萃」 授課語言:英語及普通話。 學校地址: 
Read more
作為父母,你有沒有在孩子面前說過:「今次死都唔掂」、「今日真係好鬼死攰」?廣東話裏很多時都會用「死」字來作助語詞,強調事情的迫切性,以「死」控訴都市生活的壓迫感。但另一邊廂,在華文文化裏,其實很忌諱「死」這個字,老人家不喜歡聽,認為這是「大吉利市」;我們更加不會與孩子談論死亡,因為死亡實在太恐怖,小朋友仍未有成熟的心智去了解。 「死亡」避不過 如何正視? 然而,大家不妨細心想一想,「死亡」真的會因為孩子年紀小而不會在他們面前出現嗎?事實上,「死亡」要出現,誰也沒法擋。孩子有可能要面對寵物死亡,也有可能是照顧者死亡,亦有可能是同輩的死亡,再可怕一點,孩子亦有可能因着種種原因,面對自身有可能死亡的現實。當中最可怕的,就是突如其來的意外死亡事件,不論是獲悉身邊人意外過身,甚至是目擊死亡事件,都有可能在他們的心靈留下烙印。 當「死亡」來到,成年人要忙着處理各種身後事,也要處理身邊人的情緒。然而,如何幫助從來沒有死亡心理預備的孩子去面對這件突如其來的事,卻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特別是我們中國傳統思想,常叫孩子不要接觸、不要了解、不去面對「白事」,因此當孩子面對死亡時,由於從沒有得到教育及認知,對心理或會構成影響,亦可能會產生很多未知的幻想。或許,當刻問題不會浮現,但隨年歲增長,破壞力便會出現。 閱讀生死教育繪本 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裝備我們的孩子去面對人生不同的挑戰及苦難,因此,生死教育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學習課題。及早讓孩子明白死亡是生命的必經階段,讓他們了解死亡不止是負面的情感,亦可帶來很多正面的生命傳承和價值觀,使孩子更懂得珍惜目前所有,以及感恩每天能夠與家人、親友相聚的日子。 在家庭裏要與孩子談論生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他們一起閱讀生死教育類別的繪本 (幼兒至初小)或觀看一些有關生死的心靈電影(高小至初中),通過繪本或電影的故事內容來打開話匣子,與孩子談論生死。成年人要坦誠把生命離合的現實告訴小朋友,告之父母及照顧者也會有離開的一天,亦從中聆聽他們對生離死別的擔憂,從而建立更強大的家庭連結。 學校也能夠推動生死教育的,就以德萃小學暑假前的一個影「證件相」的活動為例。我們先請孩子們親自設計宣傳單張,再走到街頭邀請70歲以上的長者來到學校,並由專業的化妝及理髮師義工替他們化妝和理髮,然後便為他們免費拍攝一張證件相。 當天活動結束後,我們與孩子作活動總結,問他們為什麼70歲的長者還需要影證件相呢?孩子們大多數以為,是因為他們需要做簽證去旅行。但後來,孩子開始意識到,長者既已行動不便,還要經常坐飛機周遊列國嗎?一直討論下去,孩子們終於明白到,人生最後的旅程就是「死亡」,這張笑容燦爛、充滿喜樂的「證件相」,最終很可能會成為公公婆婆的「車頭相」。體驗過這個活動之後,孩子們更能反思生命的價值及意義,這就是一課寶貴的生死教育課。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 教學網誌: FB.com/mrchuclassroom 文﹕朱子穎(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 轉載自:2019-07-30《明報》專欄:寶貴的生死教育課
Read more
子女沉迷電子遊戲,常耗時於虛擬世界而荒廢學業,是不少父母的煩惱。但若果有一種遊戲,能讓子女玩樂的同時,吸收學科知識,你會讓小朋友玩嗎? e²Sports早前於新開幕的數碼港電競場,為本港中小學舉辦了「塊學聯盟電競比賽」(Blocky League eSports Competition),致力推動學校組織電競校隊,讓學生從競技遊戲及群體活動中,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及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遊戲結合了本港高小及初中課程,以遊戲式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寓學習於遊戲,鼓勵全香港中小學學生從網上自主學習。 ^是次「塊學聯盟電競比賽」的獎品十分豐富。 PaGamO 兒童遊戲學習平台比賽 比賽以PaGamO的遊戲進行,玩家透過回答問題以攻佔領地,而問題是由老師預先設計的學科題目(中、英、數、常識科),進而攻城掠地擴大自家版圖。而遊戲終結時,較多分數與領土方為勝出。 ^玩家需要回答關於英文Tenses的問題。 ^遊戲更結合常識科題目,豐富學生個人學習體驗。 ^學生答對問題能建立自信心與成功感。 ^遊戲讓老師得悉學生在各學科的強弱項數據,從而制訂出針對性及靈活的教學對策。 「電競」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電子競技近年在全球各地興起,不少父母也可能把電子競技與電子遊戲混淆,擔心子女容易沉迷虛擬世界。聖公會主風小學校長鄭思思表示,是次PaGamO的遊戲方式,除了加入教學元素外,對小朋友而言,遊戲中的「武器」增加了多元性與趣味性,更能吸引小朋友主動投入遊戲當中。更重要的是,遊戲有限定時間,每天只能玩一小時,因此家長無需過於擔心子女成癮。 ^鄭校長認為,PaGamO的遊戲方式讓雙方爭取分數,可以增加遊戲刺激性。 「小朋友個別差異很大,而這種電子競技的學習方式,能適合某類型的同學,一些平常也喜歡電子遊戲的同學,有助推動他們主動積極學習。」事實上,聖公會主風小學參賽同學,為了這場比賽,曾操練學科題目,增長學科知識,再制定策略應戰。 ^聖公會主風小學參賽同學贏取「小學世界領土排名冠軍」。 聖公會主愛小學司徒老師表示,「平常同學在學校沒有機會接觸其他學校的玩家;這次比賽讓增加了接觸外界的機會,其他學校的同學有些策略、合作形式值得我們學習。而且通過進行比賽,了解彼此距離,有助擴闊視野,是一個嶄新的體驗。」 ^司徒老師認為,PaGamO 兒童遊戲學習平台應更普及化,推廣給更多中小學參與。 「平常一些面對紙筆功課興趣不大的同學,當他們投入遊戲時,自然會為了開拓領土而主動溫習,推動同學學習。」通過電競學習,是一種創新的教學策略,透過學生平常最感興趣的電子遊戲,以挑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興趣,以遊戲打破傳統班房裏的教學框架,讓學生從玩樂同時,滲入學習元素。 ^要在多間學校中突圍而出,並不是簡單的事,司徒老師與主愛小學代表商量策略。 ^比賽設有限時,參賽者需要分秒必爭回答問題。 德萃小學的家長們表示,是次聯校比賽有助促進同學與其他學校互相交流,增加比賽經驗;更能從比賽中了解自己長處,並從而改善自己。「此電競是學術性,同學投入遊戲同時,也能訓練自己思維,並在玩樂同時增長知識。這比起只「打打殺殺」的電子遊戲更具學習意義。」 ^德萃小學家長們也到場支持自己子女比賽,並認為有助子女見識。 除了自身增長學科知識外,學習如何與隊友溝通,培養良好默契,也是「電競」比賽中重要的一環。 ^是次比賽同樣注重團隊精神,隊友互相提醒對方。 ^比賽時,需要隊友的良好配合,才能做到合作無間。 ^比賽第二,友誼第一。 電子競技與電子遊戲有何不同? 相信不少家長也對電子競技有所保留,「電競」就等同遊戲嗎?女子電競職業戰隊PandaCute成員Sleepy,作為是次比賽嘉賓表示,「電子競技擁有競技成份,投入是為了贏取勝利,需要事前制定策略,並在遊戲階段時保持專注力;但若果你當是普通電子遊戲,純粹是為了娛樂放鬆,不會作事先準備,只是為了kill time〈消耗時間〉。」只要是電子競技,即使是輸掉遊戲後,也會作事後檢討。   ^Sleepy〈右〉認為小朋友始終愛玩,把學習知識融入於遊戲中,有助加深對學科知識的印象。 同樣地,小學生在此「電競」比賽中渴求勝利,為了達到目的,也會在賽前做學科練習,務求應答問題時一擊即中;在賽中保持專注力,謹慎地回答問題;賽後認真檢視自己,研究賽時出現的細節,希望下次做得更好。 ^即使是職業選手,面對棘手的問題也會苦惱。   轉載自:2019-07-26《 
Read more
老師在台上授課,學生坐在台下,偶爾舉手發問或回答問題這是大部分人腦海裏返學上堂的必然畫面。但在漢師德萃學校,卻是突破傳統框框,讓學生自主學習,收穫更大樂趣。 「小朋友上午會正常上課,下午就由他們自選學習。」該校總校長朱子穎向《龍週》記者介紹學校課程特色時說。 何謂自選?就是學生每天上午完成中、英、數、常識等正規課程後,下午的學習由學生自己決定進行哪些活動, 茶道、養魚、整雪糕等統統OK!驟聽之下,可能會以為是放任學生去玩,但其實這套教學方式涉獵的範圍比書本更廣。 涉獵範圍比書本更廣 「例如他們想睇動物,我們會帶他們參觀愛護動物協會,去認識動物權益、同理心;他們想學整雪糕,就直接去雪糕廠認識生產模式。」朱總校長解釋。 又例如「小小區議員」活動,學生不但要寫信邀請區議員協助,更要角色扮演,親自行區,還要自製問卷向居民、遊客調查該區有何需要改善,通過活動更深刻認識到社區的需要,關心城市發展。 學校認為,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之餘,更需要與世界接軌。由小朋友自選學習,師長配合協助,有助他們了解自我價值、社會價值。漢師德萃學校校長馮鑑邦表示,有關學習模式的成效不能以成績計算,但最直接的成果是家長會發現到孩子比以往更積極發問。 當然,自主學習的內容不是隨便說做就做,學生第一步要說服小組組員,之後是老師、校長,再要想方法解決完成活動的各項問題,師長從旁提供意見,協助他們一步步實踐目標,完成夢想。 善用科技 推行無紙校園 除了教育理念創新,校方在校務發展上也順應大數據的時代發展,採用獨立的手機通訊系統去處理各類資訊,例如電子化通告、文件及收費等,實行校園無紙化,既環保又有效率。馮校長說: 「同事可直接在App中修改文件,毋須一定要坐在電腦前,系統也似Facebook,你有時間先去睇和回覆,不會額外阻礙生活時間。」 ▲學校面積有限,於是將禮堂結合圖書館,校園多處也擺放了圖書,讓學生隨時閱讀 教學理念嶄新 家長慕名報讀 德萃教育機構(St. Hilary)目前在香港擁有兩間小學及兩間幼稚園,是廣受家長歡迎的幼小一條龍私立學府。其中,德萃小學分別在大埔及旺角都設有校舍,位於旺角的漢師德萃學校剛於去年9月開校。 兩間德萃小學教學方針和理念統一,並採用同一套課程及管理方法運作。學校不經統一派位招生,而是由校長自行安排收生方式,因提倡創新教育,嶄新的教學理念吸引大批家長慕名為子女報讀。 ▲總校長朱子穎(左)及漢師德萃學校校長馮鑑邦(右) 轉載自:2019-07-25《Kowloon Post 龍週》報導 漢師德萃學校 在這,小朋友可自選活動學習
Read more
「我最喜歡的食物是雪糕 !」在漢師德萃學校首星期的DreamStarter課中,漢師德萃的老師和一班小一學生一起討論夢想。「夢想」這兩個字成為這班小朋友人生第一個DreamStarter課的開始。老師問小朋友 生活上最重視什麼? 他們都回答「金錢 !」這個答案當然讓老師感到驚訝,便立刻追問同學:「你們要金錢買什麼?」他們紛紛回答:「買雪糕!買超級英雄公仔!」於是,他們決定用這學年去實踐一個能把 同學最愛和重視的元素融合的夢想。以健康為中心的雪糕設計想法就在這十一位小一生中誕生。 根據2017年研究學童飲食習慣的數據指出,缺乏蔬菜是孩子偏食問題的第二位。相反,小朋友很喜歡吃雪糕。蔬菜和雪糕,為何不能放在一起呢?這班來自漢師德萃學校的小一學生希望把雪糕和蔬菜結合,利用五色食療的概念,創造出新口味和健康的雪糕雪條,化身為雪糕戰士,令小朋友喜愛的雪糕成為健康的食品,改變小朋友不愛食蔬菜水果的習慣! 「食容易,做很難」 決定好主題後,小朋友開始尋找做雪糕的方法。他們發現自己沒有雪糕機,亦不了解雪糕的製作過程。雖然面對不少問題和疑惑,但年紀小小的他們相信通過努力學習和尋找幫助,終有一天能成功做出五色雪糕。他們以五種顏色入手,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七彩顏色能更吸引小朋友的喜愛。另外,他們是參考了五色食療,不同顏色的水果也有他們的營養價值。於是,他們邀請了註冊營養師Novella Lui為漢師德萃的小朋友作講座,加強同學們對五色食療的認識。 此外,這班小一學生嘗試跟著YouTube做雪條,訪問同學們對蔬菜的喜好,亦到超市尋找和認識不同顏色的生果。就是這樣可愛的想法和努力行動,把這個城巿裡的有心人一個一個地連在一起。 「重新認識」 這班小朋友的五色雪糕追夢故事得到Da dolce 意式雪糕公司的注意,讓他們參觀雪糕工廠,和幫助他們了解更多有關雪糕的知識。 一眾小一學生當天聽住大哥哥們對雪糕的介紹, 見證着雪糕哥哥如何製作雪糕,並能立刻品嚐,這些都讓老師及孩子們大開眼界,並注入更多硏製五色雪糕的想法。 回到學校,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反覆討論和再接再厲,終於成功完成了五色雪糕裏的「紅」,「黃」和「綠」雪糕。這班小朋友的夢想,並不是夢幻的想像,他們需要確確實實地面對不同的困難,並團結一起地解決。他們這個「雪糕夢」在別人眼中好像是很容易達到,但對這班小一的孩子已經是一個自發自主自學的夢想成真。 轉載自:2019-07-02《香港01》漢師德萃學校小一DreamStarter硏五色雪糕解決偏食
Read more